论雾霾危害——科普详细篇-国内聚焦-资讯-生物在线

论雾霾危害——科普详细篇

作者:杭州环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03-16T13:37 (访问量:4025)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发达国家百年经历的不同工业发展阶段的大气污染问题在我国以压缩的方式同时集中显现。尤其是近年来频发的大气雾霾,其涉及区域之广、强度之高、持续时间之长,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我国大气细颗粒物来源与成因复杂,其毒性组分和致毒机制也不清,因此我们也不能照搬国外研究模式与结果来解析当前中国的情况。

你真的了解PM2.5吗?

大气颗粒物(PM)是重要的空气污染物之一,也是影响我国大多数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粒物中空气动力学直径 2.5 μm的细颗粒物 (PM2.5)比表面积大,易携带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经呼吸道进入人体肺部深处及血液循环,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更大。

PM2.5的构成复杂,包括碳质成分、二次污染成分、金属元素、有机物质和生物组分等。颗粒物中含量最多的碳质组分(有机碳和元素碳)与心率变异性、血压、系统性炎症、血液高凝状态等均有关。最近,大气 PM2.5污染加上不良气象条件,使雾霾频繁出现,在影响人们出行和日常生活的同时,对人体健康也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危害严重成这样你敢出门吗?

【患病率、 死亡率增加】

国际环境流行病学领域近几十年的研究已经证实,长期或短期暴露于大气可吸入颗粒物 (PM10),尤其是 PM2.5以及比PM2.5更小的超细颗粒物(UFPs),其空气动力学直径≤0.1 μm,可导致心肺系统的患病率、死亡率及人群总死亡率升高。

美国

美国一项长达16(1982~1998)的队列研究跟踪随访了50万名研究对象,发现 PM2.5浓度每升高10 μg/m3,人群总死亡率、心肺疾病和肺癌死亡率可分别增加4%6%8%

美国国家空气污染与死亡率和发病率关系的研究,对美国20个城市近5000万人的资料分析显示,人群死亡率与死亡前细颗粒物浓度相关。另有研究表明,PM2.5日平均浓度升高10 μg/m3,冠心病的入院率升高1.89%,心肌梗死入院率升高2.25%,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升高1.85%,呼吸系统疾病危险度升高2.07%

北京

北京市大气 PM2.5浓度的升高与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性和急诊率的增加有关;在沈阳市和广州市的研究发现,PM2.5污染与人群总死亡率、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率均呈正相关,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和女性人群中更为明显。

【心血管疾病】

PM2.5污染引起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的心血管事件主要涉及心率变异性改变、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动脉粥样硬化等,这些健康危害在易感人群中更为明显,如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等。正常情况下,人体心脏节律会随身体状况和昼夜交替而改变,这种心率的规则性变化称心率变异性(HRV),HRV降低可增加人体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风险。

【神经系统疾病】

近年来,人群研究已经开始探讨大气颗粒物暴露与神经系统损害之间的关系,虽然研究不及心肺系统广泛和深入,但已有的结果也有一些阳性的发现,提示大气颗粒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PM2.5和超细颗粒物可通过血脑屏障、嗅神经等途径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与缺血性脑血管病、认知功能损害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或损害有关。

不同城市、不同成分影响各不同

大气颗粒物的健康效应与其化学组分是密切相关的,不同化学成分的颗粒物引起健康危害的类型和能力有所不同,深入大气颗粒物化学组分对健康的影响是研究的难点。

传统关注的多环芳烃及过渡金属(如铁、锌、铜、镍、钒)可引起活性氧的产生和炎性因子的释放,与颗粒物引起的心肺损伤密切相关。颗粒物中含有的致突变物和致癌物(*、多环芳烃等)引起的遗传物质损伤,与癌症和出生缺陷的发生有关。

我们将通过斑马鱼这一新颖的模式动物来检测大气细颗粒物毒性组分,探索其诱发氧化应激、心血管系统疾病等的生物学机制,进而研究出更好的防御或排出PM2.5的方法。

杭州环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商家主页

地 址: 杭州市滨江区江陵路88号5幢2楼A区

联系人: 成经理

电 话: 0571-83782130

传 真: 0571-83782130

Email:info@zhunter.com

相关咨询
ADVERTISEMENT